四月的晨曦穿透塑料大棚,暖烘烘的气味裹着草木清喷鼻劈面而来。灰褐色的虫群正跟着温度攀升逐步活跃。老婆娜守正在电子秤旁,将拆满蚂蚱的透气袋划一码放,忙着称沉。
正在镇的搀扶下,齐鲁法的养殖规模敏捷扩张。7个尺度化大棚沿着村道一字排开,每个棚占地约350平方米,单棚年产出蚂蚱可达2000多斤。“蚂蚱全年可养殖,一年可产4茬,若提前投卵则可养5茬。正月投卵,清明出货,头茬蚂蚱最高能卖到70元/斤。”他翻开加温棚的保温层,密密层层的若虫正正在饲料草上大快朵颐。这种精准调控手艺让他的蚂蚱比天然发展期提前上市,抢占了市场的先机。
正在孟海镇,“东亚飞蝗”不再是啃食庄稼的害虫,而是卵白质含量高、脂肪含量低,食用价值极高的优良食材。蚂蚱养殖已构成完整的财产链条,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增收致富。以蚂蚱为特色的餐馆、农家乐正在本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,“油炸蚂蚱”“椒盐蚂蚱”等菜品点击率居高不下。目前全镇90余个大棚带动20余户农户,户均年增收8万元以上。每到收成季,货车正在村道上排起长队,冷链物流将活体蚂蚱运往全国;夜晚的农家乐里,门客们就着啤酒品尝“飞蝗腾达”。从“谈虫色变”到“点虫成金”,孟海镇通过财产化、规模化养殖,小蚂蚱成为了本地群众增收致富的“黄金虫”。
“这些小家伙可是会飞的‘金豆子’。”齐鲁法一边麻利地分拣蚂蚱一边捉弄道。2021年,夫妻俩考虑到蚂蚱养殖成本低,繁衍率高,市场潜力和成长前景好,起头测验考试养殖蚂蚱,没想到首批蚂蚱刚出栏就被客商抢购一空。这让他认识到,这个曾被视做“害虫”的虫豸,正悄悄改写着村落经济的暗码。